(通讯员 李 亚 徐晓雨 李 元)9月29日上午,“青春•和谐”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武汉市江夏区信访局召开。江夏区信访局副局长秦峰,法学院党委袁桂君副书记,院分团委书记李晓老师、副书记王瑄老师出席此次会议。到场人员还有法学院志愿者协会成员以及大学生信访服务团第三届、第四届成员代表。江夏区团委副书记缪璐主持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分为两部分,一是我校“青春•和谐”信访服务团换届,二是信访局领导与法学院领导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挂牌仪式。会议伊始,法学院信访服务团团长肖梦涵介绍了服务团的建立和发展。2013年4月,“青春•和谐”大学生信访志愿服务团成立。至今,服务团已经历三个春秋,每年受理上访案件超过600件,重点案件化解率达到90%以上,曾获得“武汉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称号。
法学院领导向第三届信访服务团成员颁发聘书并合影。李晓老师向与会人员宣读第四届信访服务团成员名单。随后,第三届信访服务团代表方瑜同学向新一届的成员分享经验。她谈到,服务团志愿者应该秉持理性思维和严谨态度,运用法学专业知识来看待信访工作。同时,服务团志愿者还应培养与保持三种心态: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王瑄老师代表法学院宣读《实习点建立意向书》,信访局与法学院双方领导签署协议。袁桂君老师祝贺信访服务团的成立,同时对志愿者们寄予厚望,“接过火炬,用你们的热情与汗水点燃传承,服务团会发展得更好”。
秦峰副局长欢迎志愿者的到来,并衷心感谢志愿者们的帮助。秦副局长以城镇拆迁为例,强调信访是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需要信访人员化解群众矛盾,做连接群众的连心桥。“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反映问题当家事,把信访工作当家业”,秦副局长如是说。在简要说明目前信访情况和志愿者的工作环境后,他对志愿者们的工作做出指导,提醒志愿者在接访群众时注意人身安全和语言表达。大会最后,双方领导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