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其璋:少年醉诗行,独爱此幽篁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9-03-19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刘天怡 郑知仪秦雨茁)“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我校经济学院敬其璋同学因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文思敏捷,尽显男儿的儒雅俊朗,他的精彩表现备受瞩目。
与诗结友,不觉马喧
敬其璋在小学与诗词结缘。初次接触诗词,便惊异于这种将平淡之物之情生动演绎,让人欢喜和向往的文化。采访中他说:“我在紧迫的高中生涯也会抽出时间写写文章,把自己积累的古文佳句应用到写作的实践中。”正是年少时点滴的积累,造就了如今诗书满腹的他。
除了诗词,敬其璋也精通古琴的弹奏,喜爱绘画涂鸦,常常以画抒情,以诗达意,十分喜爱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虚实相生、空灵明净的意境。进入大学以来,他还加入了广播台主持人工作室和回音话剧社,在学习之余探知世间百态,体悟戏中人生,让他的大学生活更为滋滋有味、井井有条,也让他视野愈阔、收获良多。
对于突然的火热,他表示:“这些意外的关注迟早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只想不忘初心,用诗词充实大学生活。”
高山流水,飞花传情
高三转学后,敬其璋发现班上也有一位热爱诗词的同学,而这位同学竟和他曾在比赛中有过一面之缘。“他对诗词这方面的热爱,让我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二人经常一起抄诗背诗,探讨交流各种诗词。此次他们共同参与这个节目,也是希望可以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切磋。
他谈到,中国诗词大会人才济济,与各大高校学子同台竞技,相互切磋,让他收获颇多,更知不足,需努力提升。“‘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这种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最妙不可言的缘分。虽然录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这段时间我在诗词方面也有了更深的体悟”,他坦言。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喜爱,更在于始终如一的坚持。在忙碌的高三,敬其璋仍用小本子抄写自己喜爱的诗,集腋成裘,至高考结束后已有三小本。参加节目的录制也是十分辛苦的,每天下午两三点进棚,回去休息的时候差不多凌晨两三点,这期间自然也顾不上吃晚饭。但是录制完毕后,大家来几局飞花令,总能让他忘记一天的疲惫。
通词达意,诗潮逢春
“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敬其璋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诗词热潮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蒙尘已久的文化瑰宝,它重塑了传统文化自信,唤醒了人们尘封心底的热爱。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喜爱诗词的队伍中,在诗词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纯真与感动。他说:“还有许多人保持着机械背诗的错误模式,我们不仅仅是要背诗,更要去学诗,去读懂诗,去真切地感受诗词的美好。”
吟诗作赋,品酒回甘
敬其璋同样热爱写诗作诗。原创诗作《海棠》:“金风夜语暗秋凉,玉露凝枝欲染香。春睡不觉霜飞晚,晓来慵起点红妆。”谈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说:“在高二秋夜时回家的路上,不经意一瞥发现路边的花圃里的海棠开了,花香轻拨心弦,暗生欣喜觉得很是惊讶,便写了这首诗。”他驻足于简单微小的奇迹,赋予它们生机与诗意。
说到最喜欢的诗人,他表示他特别欣赏王维的诗,尤其喜爱其归隐之后的诗,陶醉于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他还特别欣赏晏几道的词,喜爱晏几道词里充沛感情。敬其璋汲取前人之精华,浇灌内心之诗魂,品味摩诘之风轻云淡,重温叔原之意重情深,以诗为酒,一路相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这是敬其璋送与中南大校友的诗句。作为中南大莘莘学子中的平凡一员,敬其璋同样穿梭于教室操场,流连于课堂书香,笃行博文明理,立志厚德济世。
“每个人都是天生之才,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也希望在中南大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怀着被诗意浸润的心,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把酒话诗,一路高歌,并肩前行。
“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这不仅仅是甲欢卓玛在异地求学的经验,也是她给广大藏族学子的建议。而对于大家都觉得困难的双学位,甲欢卓玛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除了更早进入复习周以分散学习压力,她还建议“要协调好自己生活中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在选课的时候周一到周五尽量把一天空出来,可以弥补一下周末的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大学期间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帮助了甲欢卓玛适应陌生的环境,热情真诚的心让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周围的老师和室友源源不断的关心也给予了她温暖的力量。在甲欢卓玛看来,崇义友善是要积极的去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她也把这落实到了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不仅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自我提升,也用热心感染着身边人。
心怀感恩服务志愿
远离家乡南下求学,老师和室友的关心不仅让甲欢卓玛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也让她一直怀揣着感恩之心,在志愿活动中把自己受到的关心传递给他人。
2016年暑假团省委发起了“红军从我家乡走过——百名大学生眼里的长征”实践活动,“学校组织了返乡志愿活动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可以去尽一点绵薄之力回馈家乡。”于是甲欢卓玛报名参加了这次志愿活动,并担任家乡纪念红军长征博物馆的志愿者。一开始甲欢卓玛对各个展厅不熟悉,通过积极的学习,她逐渐了解了很多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把志愿者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最后,甲欢卓玛所在的返乡大学生四川红原志愿服务队被校团委评为了“最美返乡志愿服务队”。
之后她又参加了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纪念长征”座谈会,也受邀参加第140期武汉市市民大讲堂,这一过程中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算学业繁忙,平时周末她也会以一名义工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既提高了组织者自身能力,又提升了志愿者自身价值。”甲欢卓玛如是说。
即使身处异地,甲欢卓玛也惦念着家乡,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她和汉族同学和谐相处,通过交流让同学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一名志愿者,要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把工作做好”。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初心,甲欢卓玛才得以在志愿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带领亿万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这正是我们应该有的对祖国的自信。我们也应该不负习近平主席的嘱托,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甲欢卓玛如是说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位藏族姑娘崇德向善,心怀感恩,发扬优秀民族特色文化,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她通过交流,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平凡中编织自己的梦想,用感恩书写人生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