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杨:创新志愿,爱心相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2023-08-1920:17 发表于湖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借助榜样力量引领广大青年牢记时代责任、建功伟大征程,近期,团湖北省委学校部、湖北省学联秘书处揭晓了湖北省2022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推报名单。我校文澜学院的李明杨同学荣获“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李明杨,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临清市“五四青年标兵”、“优秀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事迹获《中国共青团》杂志、文澜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在2019年的寒假,他第一次参加知更鸟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惊奇地发现这样的活动中蕴含着别样的快乐。从那时起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他参与了数不清的志愿活动,同时也见证了“知更鸟”团队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把志愿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号召,他在接下来的五年中组织参与了二十余场志愿活动,其中包括“服务春运·暖冬行动”、“文明青年·我来追圾”、“勤俭节约宣传活动”等志愿活动。也赴大辛庄社区敬老院“九九重阳·爱心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带动了上千名高中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也让志愿服务成为了城市青年中的一种新风尚。
2020年疫情期间,他与知更鸟团队一起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形式,通过与桃园社区、先锋路社区共同合作,以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助力疫情抗击,获评“临清市抗击疫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除此之外,他与知更鸟一起,为贫困儿童筹款建立了“希望小屋”;将“文明青年”活动项目化,定期组织活动,吸引了2000多名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公共场所垃圾清理。通过项目化和制度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联系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另一方面回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需求,促进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聊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在那之后,他踏进了中南大的校园,那里有着许多更加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例如雪莲花志愿服务队和研究生支教团。在那段时间里,他对于“知更鸟”的前程也十分迷茫,他越来越感觉到现在所做的志愿服务创新越来越少,到达了一个瓶颈期。
他是一个临清人,或许这个地方在现在听来已经十分陌生,但他会为其曾经“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的辉煌而骄傲,这是一座“应运而生”,建立在大运河旁边的城市,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条运河,它是他的精神纽带。无论他走到哪里,走了多远,他们都能感到它就在那里召唤着他,在对他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之上。”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将志愿服务探索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是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一种新方式,将参与主体设定为在校大学生,使其起到主导作用,带动其他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治理。这是青少年自我教育的途径,能够提升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以大运河作为载体,宣传大运河文化、保护大运河的同时,积极融入志愿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要素。
“文明青年,我来追圾”活动
2022年寒假开始,他开始组织参加以知更鸟为载体所开展的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进入社区进行实践,深刻了解家乡百姓们的难点、痛点。2022年寒假以临清市三个著名景点为载体,开展了《如临清辉》三集宣传家乡纪录片的拍摄,编排手势舞为北京冬奥会加油。有力地宣传了家乡的文化旅游资源,社会实践成果由团山东省委作为典型推送至共青团中央。他也获得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称号。
“如临清辉”纪录片拍摄
2022年暑假,开展“多彩运河”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大运河为载体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赴刘垓子镇社区、魏湾镇社区,开展“红领巾课堂”,进行运河文化宣传、防溺水宣讲等活动,在汽车站、景区设立”志愿服务站“。与临清市人民检察院“大白哥哥”未检团队召开协作配合会议,为大学生了解和助力未检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社会力量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引导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获“临清青年五四标兵(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多彩运河”志愿服务活动
2022年暑假,正式以“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为名注册成立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023年寒假,依托“我家有条大运河”志愿服务项目,在共青团临清市委的指导下,为景区提供志愿岗位,维护运河环境。同时与桃园社区桃园历史文化街道、龙山社区中州古城一同开展“胡同游”活动。相关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山东电视台《我的城事》栏目、《山东青年报》、大众网、聊城文明网、《农村青年杂志》等各级新闻媒体报道。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也是“山东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在校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他个人也获得“临清市2022年度优秀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
组织运河文化讲座
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大会
2023年春,“我家有条大运河“获“聊城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将为大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搭建新的优质载体和平台。他利用假期时间,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汽车站开展暖春行动。
暖春行动
2023年的暑假,通过“数字+文旅”的方式,尝试搭建“运河文旅志”小程序助力家乡文旅的发扬光大,该项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被评为校级项目,并在7.6-7.9之间赴临清开展调研活动。
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志愿精神的?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它是在每个志愿者的心中,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信念。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也是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之中的行为准则:我们做志愿服务,
为名,不为利,为的是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家互相帮助,社会更加有爱,共同进步!
您是如何度过志愿服务创新的瓶颈期的呢?
在这个问题的开头我想先聊一下我们所遇到的瓶颈期。
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原名临清市知更鸟志愿者协会,是由我们六个同学在临清一中读高中时一腔热血建立起来的,当时主要的活动开展是以临清一中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当时主要进行的就是宣传绿色出行、尊老爱老等传统志愿活动,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感觉到了诸如受众太窄、没法注册为社会组织、所有能够开展活动的形式有限等瓶颈。
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在大学生活之中也在许多志愿服务先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徐本禹、苏正民)一方面,我们通过积极的联系,在爱心企业家的帮助下,在加上我们平时的奖学金、勤工助学、攒下的生活费,凑够了钱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另一方面,我们家乡是运河名城,具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结合当时国家大力推行文旅产业,我们就选择以家乡的大运河为主要的活动载体,与文旅局、团市委、宣传部密切合作,承接他们的活动,开展了运河环境保护、运河文化宣传等主题的活动,同时举办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多处景区设立志愿服务站,最终突破了瓶颈期,在举办了许多活动、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的同时,也成长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以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
在志愿服务期间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在第一次志愿服务的时候,那个时候绿色出行的概念刚刚兴起,我们骑着共享单车宣传绿色出行,在路上有人问我们骑这一天给多少钱,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她对她的妈妈说,等长大了也要像哥哥姐姐这样成为志愿者,也是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个社会还有需要我们去奋斗的人,这个世界还有值得我们去奋斗的人。也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念。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