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3-28浏览次数:41

返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穿梭于传承千年的瓷器厂中,感受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交织,静坐于制瓷坊的小凳上,体会陶泥的清爽和细腻。在一次又一次和陶泥的亲密接触中,一次又一次和老师傅的交谈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景德镇china分队更进一步地体悟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田间地头寻访老故事,在被寒风包围的街道宣传红色文化;穿上象征志愿者的小马甲,与老前辈一同回忆几十年前的风雨,听他们讲述当年的革命事迹。在不长的志愿服务期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晋江返乡小分队以及其他众多分队体会到代代传承的革命精神,也期望尽绵薄之力,宣传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在更广阔的地方护国土之安。

岁末年初在共青团湖北省委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团委的指导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我眼中的家乡—青春奋进新时代,韶华逐梦“十四五”第七届(2021年)寒假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
三千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扶贫济困红色文化传承非遗保护疫情防控等贡献力量他们怀揣着一颗炙热和感恩的心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散发温暖





截至20213月,本次返乡行动三个主题累计开展超800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的782支分队的3768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并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超350名志愿者积极响应,行动累计志愿工时超过10000小时,覆盖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分队相关志愿服务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多个分队的活动得到了家乡当地的组织和媒体的支持与肯定。


疫情防控、非遗传承、红色文化继承……

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体现青年担当


湖北武汉同心战疫三人行小分队在英雄城市——武汉开展实践活动,包括交通岗值班、抗疫故事和抗疫人物采访、医院志愿引导等。在美丽的江城,在寒风肆虐的武汉,他们轮流值守在交通岗,维护着周边的交通秩序;在行人众多的大街,他们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始终不渝地采访路人对抗疫的感触,了解他们身边的抗疫故事;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他们前往医院,在为来往的病人及家属做引导工作,在门口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就诊病人完成就医和缴费等活动。

在一次次与防疫工作者的交流中,他们明白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的时代是由无数平凡英雄成就的”。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他们直言会一直追随前辈的脚步,肩负起薪火相传的接力棒中蕴含的责任。相信无论未来他们身处什么岗位,都不会忘记这一段用爱筑起的故事,铭记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并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敬抗疫英雄,矢志前行。

江西景德镇china分队前往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积极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与制作瓷器的叔叔阿姨对话,与景德镇的普通民众交谈,在你来我往的话语中,体会到非遗传承的不易,也了解到非遗传承的困难;他们亲自用陶泥制作陶瓷,感受瓷器工艺的魅力,透过一圈圈旋转的陶泥,他们更加明白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他们穿梭于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之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当年的工匠一起见证瓷器的诞生,见证那个朝代的繁华……

古朝盛世如梦,卷轴墨笔之间,时间如飞絮飘飘散散;然今朝盛世已至,车水马流之中,当不忘文化传承。或许保护和传承非遗任重而道远,但“苦心人,天不负”,他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景德镇的瓷器文化永远不会消散,祖国的非遗也不会消失。

此外,包括福建晋江返乡小分队在内的一批分队回到自己的家乡,走遍山野田间,访问曾经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前辈们。志愿者们听着老人们和他们的子女们讲述那个年代的艰辛和磨难,虽然他们从未经历过那些枪林弹雨,也无法切身感受那些年的风雨飘摇,但是他们用心体会着前辈们的奋斗历史和光荣事迹,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便跨越年代的鸿沟,向前辈们表露无遗。另外,返乡分队还在各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地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包括红色文化主题宣讲、革命事迹讲解、革命旧址清扫和整理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悠悠几十载,烽烟远去,红日高升,海晏河清。有分队成员感慨道,“‘少年强则国强’,如今这盛世如前辈们所愿,吾辈青年更当树立远大志向,报国报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也当始终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各民族文化交流,特色饮食传播……


各类实践活动展现民族团结的力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为响应党和政府对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高度重视,返乡分队志愿者们积极前往家乡当地的村委会或社区举办共同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动,也开展了体味、传播各民族特色饮食的活动。他们还挖掘家乡红色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和当地红色文化,希望以当地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云南德宏山茶花分队走进了家乡的两个少数民族(傣族和阿昌族),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来了解和学习两个民族的文化。在活动中,他们分别走访了芒东镇、丙盖村、荒田村等多个地方,了解和学习了傣族和阿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他们利用自己目前的力量,挖掘前辈们的光荣事迹,讲述和宣传家乡的红色革命文化,用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在了解傣族文化时,该分队一位队员表示,和傣族奶奶的聊天让她很有感触:年迈的阿婆坐在屋檐下,微风轻轻地吹拂她的发丝,阿婆的眼睛微微眯起,缓缓向她们讲述起傣族对佛教的信仰,最后一句话结束,阿婆又念起傣族的“出门经”,也祝福所有的孩子平平安安。

或许每个民族的文化有所差异,但每个民族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用最淳朴真挚的话语及祝福,表达出团结友爱的精神。


返回母校宣讲,开展红色文化志愿工作……


多样的活动表达对母校的感恩


师恩似海,母校如歌。返乡志愿者们组成宣讲团,回校看望恩师,同时开展宣讲会或宣讲讲座,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高中阶段学习心得,解答他们对于高考、特殊类型招生和志愿填报等困惑。同时他们通过班会分享、专题座谈、政策宣讲等形式,向母校师生介绍了中南大的学校实力、校园环境及2020年各类招生的情况等,鼓励高三学子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此外,志愿者也参与或在母校主动开展一些志愿活动,如打扫校园周边、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业、宣传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分享会等,将志愿精神和革命精神传递给高中的学弟学妹们。

湖北咸宁分队去往咸宁市青龙山高中,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给青高多个班级的学弟学妹们带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招生介绍,也分享了他们学习和报考的经验。他们通过ppt展示、视频观看、现场解说、赠送纪念品等各种形式宣传中南大,使学弟学妹们对中南大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其他分队也通过志愿活动的形式,帮助母校的学生排解压力,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分队成员还积极分享红色文化,讲述当地的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和学弟学妹们一起致敬英雄。各分队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传播积极的思想和青春正能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

孝老敬亲活动、革命旧址讲解……


特色分队的活动精彩纷呈


我与冬风皆过客,唯愿志愿无止。近50名志愿者组成6支返乡特色分队,在广西桂林、陕西延安、陕西西安、广东开平和湖北宜昌开展为期7-15天的志愿活动,成果显著,反响良好。

广西桂林分队前往福馨养老院,帮助清扫房屋、协助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学习急救知识,弘扬了传统美德;陕西延安分队对枣园革命旧址进行了线上讲解,讲述红色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宣传了相关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湖北宜昌分队去往宜昌博物馆,进行博物馆引导与入馆预约服务,维持馆内秩序,开展馆内参观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宣讲革命事迹,宣传当地红色文化;广东开平分队开平市博物馆开展合作,参与博物馆的春节文物故事系列视频的拍摄,通过视频与推文宣传当地文化……他们虽在不同的地方,但秉持同一份志愿精神,积极宣传当地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致敬英雄,也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的风采。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志愿的路还很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期待与更多的青年志愿者一起携手前行。时光浪漫,瀚海可尽,月亮可掬,生活美好,未来可期,我们来日方长。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