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法学》第八期发刊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5-01-05浏览次数:9

  (通讯员 南湖法学编辑部)1225日下午,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的学术刊物《南湖法学》第八期的发刊、赠刊活动顺利进行,共发、赠刊物750册。

  此次发刊活动面向法学院各级(除2011级)法科学子,在南湖文治315和首义中南楼211进行;赠刊活动的对象为我校陈小君副校长、法学院院长徐涤宇教授以及文治楼各教研室主任,分别由编辑部成员代表赠予。《南湖法学》副主编吴伟、责任编辑邹佳玲担任此次发刊活动的代表,《南湖法学》主编童斯楠担任此次向学校领导赠刊活动的代表。

  《南湖法学》第八期继续秉承“服务学生,裨益学术”的宗旨,在栏目设置上承继第七期之“专题”、“论文”、“评论”与“对话”栏目,另新设“座谈”栏目并置于篇首。本期“座谈”对话吴汉东,探讨知识产权与法学教育之间的思与辨。“专题”栏目中的“教义视野下法的价值再现”,力图以教义的视野重新发见或被忽视的法学价值。“论文”栏目收录的四篇论文从不同部门法的角度反思法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评论”栏目则收录评论一篇,聚焦朱晓阳笔下的小村之变。“对话”栏目专访我校法学院刘仁山教授,分享其在国际法学术之路上的艰辛与收获。

  在发刊、赠刊活动的最后环节,编辑部为每位文字编辑发放了圣诞礼物,作为半年来参与编辑部活动的鼓励与祝福。

 

 

 

  附:卷首语

  接地气,求新知,讲道理,守规范

  温世扬

  2014年秋季学期伊始,《南湖法学》编辑部一同学约我为刊物写几句卷首语,我因以往对该刊了解不多且杂务缠身而婉拒了。近日该同学锲而不舍再次邀约,我只好勉强应允。为此,我抽空翻阅了同学赠阅的几期刊物,竟发现无论是论文还是编校均中规中矩、有模有样,堪称本科学术期刊中的佼佼者。在此,我以一位教师、作者兼刊物编者的身份,就法学论文写作谈几点看法或建议。

  一曰接地气,即关注法治实践。在学术自由的情境下,法学研究之选题不应受到特别限制,论文写作尽可各取所好,无论是概念思辨、法史钩沉还是域外考察,均可纳入研习视野。但身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律人更应关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问题,多些现实关怀,少些自娱自乐。

  二曰求新知,即追求学术创新。对于本科或硕士生而言,学术创新听起来有些遥不可及,但追求推陈出新乃学术研究的不变宗旨。发现新问题,选取新视角,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挖掘新材料,提出新思路等等,均属创新之举;单纯的文献综述、知识推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人云亦云也是学术研究之大忌。

  三曰讲道理,即注重论证与说理。学术论文的精髓在于“论”,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统一。从通俗意义上说,论证的过程即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摆事实意味着充分引证(文献),言必有据,讲道理要求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表述规范、文风朴实;要避免自说自话、武断结论,也要力戒体系凌乱、自相矛盾。

  四曰守规范,即遵守学术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杜绝剽窃抄袭、移花接木、过度引用、断章取义、虚假注释、恶意评论等学术不端行为。

  作文无定法,学术有品格。祝愿《南湖法学》越办越好,成为中南大法学一批批新星启航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