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刘紫斌)7月1日,财政税务学院“探访上海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周公馆和孙中山旧居,寻根溯源,收获启迪。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落成开馆,犹如一部立体党史书,巍然矗立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一座红色场馆,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
学史明理,感悟思想伟力、领悟科学真理。明理的内涵是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弄明白这些道理,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参观学习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入门经典对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以及这一经典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伟力。
学史增信,筑牢信仰之基、厚植信心之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信念笃定更是党在百年历史中淬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社会实践队成员详细参观和学习了近代以来珍贵的文物、党的创建史领域的红色文物、72种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等内容。在尾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板块,由研究生党员刘紫斌同志领誓,实践队成员一齐重温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正是对由“简”至“巨”的生动写照,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学史崇德,缅怀革命先辈、赓续精神血脉。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周恩来、孙中山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财富。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从英雄人物身上体悟道德风范,锤炼高尚品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接力好属于我们时代的一棒,让党在新的跋山涉水中创造更大的辉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着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红色江山”,一定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史崇德,就是要在重温历史中经受思想洗礼、精神锻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精神。
学史力行,铸牢初心使命、增强精神本领。学史力行,要有更多责任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学史力行,要有更多“代入感”。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无数艰苦奋斗的事迹可歌可泣。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绝不是作为旁观者去看故事,而是要作为当事人来受教育。学习不只是为了情绪上的感动,更是为了找到行动的标杆、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此外,团队成员还表示将切实学习先辈的精神,用实际行动点燃星星之火、照亮星辰大海。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应牢记总书记教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