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工作坊(第二批)立项申报的通知

发布者:马晴发布时间:2025-04-22浏览次数:671

全校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关于“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实施成效,进一步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经研究决定启动第二批大学生劳动实践工作坊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全校各培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二、申报类别

(一)生活劳动实践类

聚焦志愿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将劳动习惯养成与校园责任意识培育有机结合,通过志愿服务载体实现个人劳动与集体服务的深度衔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将宿舍收纳、食品烹饪等基础劳动融入日常,结合“文明寝室创建”“新生劳动实践周”“毕业文明离校周”“寒暑期家庭劳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强化个人自理能力与集体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公共区域清洁美化、植绿守绿护绿等劳动实践强化主人翁”意识;依托传统节庆日开展手工制作、美食文化体验等活动,挖掘劳动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劳动习惯养成与文化认同提升实现从入校到毕业的劳动意识连贯培养,推动劳动教育与寝风、学风、校风建设深度融合。

(二)生产劳动实践类

聚焦财经政法深度融通培养特色,推动专业教育与劳动实践全链贯通,构建“学用一体”的育人生态。支持拓展学科专业实践形式,开设财经实务、法律实务管理创新实践等专业劳动实践项目;对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赛事,开展专业类劳动创新实践联合校友企业、高新企业建立生产实习、技术研发工作坊,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新形态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劳动中的应用,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养,锻造创造性劳动能力,满足不同年级学生从基础技能训练到创新实践的进阶需求。

(三)服务性劳动实践类

聚焦校园服务筑基与社会服务赋能强化荣校爱校共识、公共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构建校园与社会联动的劳动实践体系。参与校园治理协理等公共服务岗位实践,锤炼服务技能、培育服务意识;推动组织化、常态化开展社区公益劳动、基层治理支持等社会服务项目,鼓励结合专业特长设计可持续服务方案;在防灾应急、大型活动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化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从校园公益走向社会服务,实现在服务广度与深度上的递进式成长,厚植责任担当。

三、申报程序

(一)自主申报

1.申报主体:全校各培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可单独或联合申报,鼓励跨单位协同合作。联合申报需明确主申报单位(牵头单位),由主申报单位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及材料提交。

2.申报要求:申报团队需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实践工作坊立项申报表》(附件1),明确项目目标、学科特色、实施路径、分阶段计划及预期成效

3.材料提交:各单位可择优推荐1-2项(含联合申报项目),于2025年4月30日前统一将纸质申报书(一式两份,加盖单位公章)交至望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05办公室,电子版(PDF 格式)同步发送至校团委邮箱:tuanwei@zuel.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劳动实践工作坊申报+主申报单位名称+项目名称”。

(二)学校评审

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集中书面评审,拟立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若干

(三)建设培育

项目建设培育周期为三年,分为初期夯实基础、中期深化实践、结项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第1年聚焦方案细化与资源整合,形成主题鲜明、实效突出的劳动实践品牌;中期阶段(第2年)深化劳动实践与成果孵化,形成阶段性实践案例或创新成果;结项阶段(第3年)系统总结育人成效,凝练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提交结项报告与成果汇编。

各建设团队需结合学科特色创新实践形式,学校将根据阶段目标分期拨付经费,动态匹配支持资源,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

(四)建设评估

学校建立“初期-中期-结项”三阶段评估机制,各建设团队需于每年12月10日前提交阶段成果总结。对评估不合格项目,学校将暂停后续经费支持并要求限期整改;优秀成果将纳入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案例库推广。

联系人:校团委      马晴 88387725  

后勤保障部  周怡 88386957

办公地点:望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05办公  

  环湖18栋后勤保障部115室


附件: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实践工作坊项目申报表.docx

      2:后勤保障部劳动实践资源清单.docx


校团委
后勤保障部

20254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