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李玲雨 康煦茹)“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为帮助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最新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法2206班团支部、法2310班团支部于2023年12月5日联合开展了“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团日活动。
研究生支教团的王小怡同学以“扎根深山,教育楷模——‘燃灯校长’张桂梅”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张桂梅以“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为初衷创办免费女高,用行动书写着大爱、责任与担当。王小怡同学结合自己在“苏正民”志愿服务队中参加的“凉山阿依助学计划”的经历,讲述了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不惧艰险、传播大爱,助力凉山阿依们教育发展的故事。
研究生支教团的李家骏同学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青年风采——以学青会为例、我们与传统文化展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武器。李家骏同学还介绍了首届“学青会”和校山水民乐团,展现中国新青年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风貌。
法2310班导助刘媛媛同学从新生教育的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生活,要保持热情,勇抓机遇,树立标杆并不断向其靠近;对于任职,要尽己所能,积极进行朋辈帮扶,耐心解答同学们各方面的疑惑,让薪火届届相传。
法2206班邓茜同学结合自身前往湖北随州的支教经历,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守望者乡村夏令营孩子们的生活日常。平等对话,共同生长,有所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来着不同高校的青年志愿者老师。
法学院团委组织部陈映如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法学院社会实践开展的概况,包括社会实践类型、流程、项目立项申报以及后续评优等注意事项。法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法治中国青春行”的主题,包括志愿服务、“三下乡”、单位实习、学术调研、理论宣讲五大类型,支持同学们多途径、多形式开展。
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王临登老师表示,我们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应该随时做好准备,多多尝试各种活动,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并立足于专业特色,结合自己的兴趣,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7年首次派遣至今,十余年来累计已有149名志愿者先后奔赴西部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也即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践行“支教扶贫、实践育人”的初心誓言。中南大青年学子将继续勇毅笃行,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审核人:钟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