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希望工程激励行动”2014年总结暨2015年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法学院学生石泽华、陈辽宇等受邀参加仪式。出席仪式的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领导、北京地区项目实施高校负责老师、各省执行委员和优秀项目代表。
仪式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先生为即将上任的各省执行委员颁发聘书。我校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石泽华受聘成为“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湖北省执行委员,任期一年。
仪式还宣读了荣获2014年“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激励成果奖的项目。2014年获得普通模式资助的165个项目中,共35个项目获得激励成果奖,我校法学院学生组织的“疏‘暴’致‘抱’”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项目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北京地区以外获得该奖项的项目只有18个。
2014年,我校成为“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重点合作高校。在当年的“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项目申报中,全国共有233所学校的1625个项目申报,其中社会企业模式项目363项,普通模式项目1262项。我校“心随律动”高校法律援助服务项目从363个申报社会企业模式资助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个获得该资助的社会企业项目,也是入围社会企业项目评审会的唯一一个法律类项目。此外,我校“疏‘暴’致‘抱’”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行动、江汉民珠少数民族公益计划等两个项目获得普通模式资助,是湖北省入围项目数量最多的高校。
“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于2009年启动,旨在支持在校大学生持续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为社会带来有益改变;通过项目实践,帮助青年提升能力,成为有责任的行动者和公益文化的倡导者。社会企业模式和执行委员是“希望工程激励行动”于2014年开始实施的新措施。从2011年起,“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就开始注重大学生社会企业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将先进的社会企业理念传递给在校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激励行动在本年度专门设置了社企模式的公益项目资助,鼓励大学生们不仅可以身体力行地开展志愿服务,更可以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激励行动立体化的同时,在获得资助项目最多的9个省份,选聘优秀项目负责人作为执行委员,代表激励行动进行公益理念推广,并监督该省项目的实施。
此次我校学生受聘成为激励行动湖北省执行委员,是我校成为“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重点合作高校后的重要成果之一,也为我校学子今后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创业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供稿人:石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