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2017年4月18至21日,2017年Manfred Lachs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亚太地区赛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举行。此次比赛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印尼、新加坡、韩国、中国等国家的37支队伍报名参赛。我校法学院国际法系雷益丹老师作为指导教练,带领法学院2016级研究生余璐、2013级本科生杨雁秋、2014级本科生纪晓彤、2015级本科生朱航组队成功进入口头赛环节,并获得第11名的好成绩。作为非英语国家的队伍,这个成绩是本次中国大陆参赛队中的最好成绩,也是我们闯入亚太赛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此前,我校代表队在去年12月举行的国内赛中获得亚军。
Manfred Lachs (曼弗雷德•拉赫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比赛由国际空间法学会于1992年在美国创办,其名称是为了纪念国际法院著名法官曼弗雷德•拉赫斯。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一般分为国内赛,地区赛以及世界总决赛。本赛事总决赛的裁判由国际法庭法官担任,是世界上唯一全部由真正国际法院法官担任裁判的模拟法庭比赛,因此而成为享誉全球的模拟法庭赛事。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代表队顺利通过书状阶段的选拔进入口头赛环节。在庭辩阶段分别代表控方和辩方律师,就月球自然资源开发及空间物体碰撞等问题,向法官作英文口头陈述,并针对对方的观点陈述抗辩。初赛第一场,我校代表队就遇到了本届赛事的冠军队伍印度大学代表队。在对方流畅的英语表达压力下,我校队员从容陈述,冷静回答法官的提问,据理反驳对方的观点,表现仍是可圈可点。此外,面对其他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高校代表队,我校队员的队员同样获得了法官及对手的认可。
本次赛题中的争议点不仅包括国际空间法领域,也涉及一般国际法的诸多方面。因此参赛队员需要对法律争议焦点问题进入深入的研究。同时,比赛还需要队员们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自2016年10月队员们投入到紧张且持续时间长达7个月的比赛准备以来,英文诉状的不断修改提高了队员们的法律研究能力以及法言法语的表达能力,高强度的口头模拟训练促使队员们的庭辩技巧快速提高。在亚太赛这个更大的国际舞台上,队员们在和法官和其他队伍的交流和辩论中不断成长,充分展示了我校法律人的风采。
在本次亚太赛中,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也派出了参赛队伍。雷益丹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李居迁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的杨宽老师,就各高校国际模拟法庭辩论队的日常训练模式和课程内容进行了坦诚交流。大家商定为中国队在将来的国际空间法地区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共同努力,争取更多次的打入全球赛,为中国在国际空间法领域的法律立场做更好的宣传。自Manfred Lachs (曼弗雷德•拉赫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比赛举办以来,中国队仅有一次在亚太赛中成功夺冠而晋级全球赛。在本次亚太赛中,印度一国就派出了八支队伍进入了口头赛环节,并成功夺冠。
法学院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队以法学院邓烈老师为总教练,成立至今每年通过招新和训练营选拔队员参加包括“杰赛普”(Jessup)、国际人道法(IHL)、“拉赫斯”(Lachs)国际空间法等多项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在最近一次的比赛中,除国际空间法竞赛进入亚太赛并斩获佳绩外,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并收获了最佳书状奖和两名最佳辩手;在第15届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中我校代表队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