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龙:争做先锋,不负春光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10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金佳仪 潘晨蔚)李金龙,公共管理学院16级学生,是我校创新创业的“中南人物”,在节能环保、在线教育、社会调查服务等方面硕果累累。其所运营的项目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商业模式清晰完整,以务实肯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被校友熟知。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度“中南好青年”。


迈进梦想,勇于追光

李金龙在曾经的采访中表示,自己创业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高考结束后就自己开了一个辅导班,赚了大概大学一年的学费。大一的时候,做过家教,代理过驾校,卖过电话卡和新生用品……”当回望起这些时光时,他的脸上泛起浅浅的笑容,那些苦涩的成长已经成为这条路上最珍贵的东西。

江汉区的社区调研是李金龙的一次转折点。每天六点早起的时刻,辗转于地铁站公交站的时刻,深夜整理调查报告的时刻,都是李金龙向梦想迈进的千万个时刻。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为这条路上最闪亮的那个“追光者”。“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全国KAB创业俱乐部主席20佳”, “洪山区创新创业好人”,2018联合国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青年代表,武汉爱鲸科技有限公司等四个公司的负责人——像这样的头衔还有很多,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对梦想的坚守与努力。

李金龙已创业三年,先后主导创业项目7个,现稳定运营项目4个,累计营利上千万。比起大一时,现在的他已经是在创业方面拥有丰富经历的“中南人物”。这个与我们咫尺的同龄人,跨出了很多人梦想征途的第一步,并且把这个旅途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漂亮。

深耕校园,敢想敢做

夜幕降临,除了路灯照亮下的斑驳树影,还有文汇楼下的温暖的光亮。“1948校友创业咖啡”成为了首义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抹风景。这里提供日常饮品及简餐,同时进行一些项目的孵化和文创服务,老校区的旧景与新世纪创新创业的碰撞,是新与旧的最美融合。这是李金龙当时参与筹备的第一个项目。

他负责的社会调查公司,累计为客户获取样本超2万余个,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的移动外呼中心,已累计为400余名同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支付勤工俭学资金超100余万元;“后保研C2C咨询平台”首创保研界C2C在线咨询模式,解决了需要保研学生找对应师兄师姐难和保研后学生产生巨大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些创业的出发点,都是大学校园中最普遍的问题。李金龙及其团队以其独特的视角,从校园实际生活出发,赋予了大学不一样的色彩。其实创新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惊天动地,也没有那么多人有“异想天开”的天赋,创新的本质离不开生活本身,关键在于,你要敢想敢做。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纵使李金龙飞得再高,走得再远,也从未忘记报答老师对他的谆谆教诲。他曾直言,“到现在,老师和师兄对我的影响和帮助都很大,影响了我的整个生涯”。因此,他希望将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传递下去,帮助师弟师妹们提供在校实习岗位,解决考研同学的学习困惑,同时带动身边60多人参与创业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光发热。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李金龙团队发现环保问题迫在眉睫,于是打造出智能分类回收中心,创建如洗衣机、自助售货机、公交卡充值等商业场景,用回收积分可进行商品与服务兑换的办法来鼓励大众共同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深耕校园的他观察力敏锐,总能发掘新的需求,从而迸发出奇妙的思想,为中南大解忧;心系天下的他洞察力十足,观察到国家新动向,社会新动态,从而顺应时代潮流。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低头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这是李金龙的座右铭,也是他奔跑道路上一直坚持的事情。从初入大学时对自己人生的精准规划,到之后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事,脚踏实地的率先实践,敢为人先的不断创新,他都在挑战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不断探寻着新的自我。永怀激情,继续拼搏,不负韶华,开拓未来,这是李金龙在做的事,也是千千万中南大学子追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