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我校2016年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通知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6-03-23浏览次数:11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大力发现、支持、宣传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积极营造全校关注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校团委、校志协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2016年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面向全校征集2016年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参赛项目。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我校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每个申报主体可申报多个不同类别项目,但同类别项目限申报一个)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2016325日——410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目标明确。志愿服务特色明显,体现共青团及其合作部门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切合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

2.服务内容科学。服务对象明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较为充分、均衡,服务对象、方法举措,满足服务需求。

3.社会效益显著。建立了日常志愿服务制度并呈现常态化发展特点,与服务对象或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4.组织管理规范。招募机制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10人,重视规范志愿者培训、保障和资金管理,管理有序、相对稳定且有一定专业性。

5.项目发展可持续。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强,可复制性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公信力。

(三)申报类别

1.阳光助残类:主要包括关爱特殊儿童、孤残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2.关爱农民工子女类:主要包括关爱留守农民工子女、随迁农民工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

3.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便民服务、治安联防、医疗救助、心理援助、无偿献血及关爱老年人等;

4.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类:主要包括环境整治、环保宣传、节约用水、生态保护等;

5.扶贫开发与应急救援类:主要包括各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及抗震救灾、抗旱救灾、抗洪救灾、突发性事件救援等;

6.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类:主要包括文体活动、科普宣教、全民阅读和维护网络文明、构建清朗网络世界等;

7.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类:主要包括禁毒宣传、康复治疗、救助帮扶和法制教育、法律宣传等;

8.理论研究与基础建设类: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础建设等;

9.公益创业类:主要包括拥有较强的公益特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创业特征(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广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实践特征(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的项目等;

10.其它领域类:均不属于以上九类的列为其它领域。 

(四)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及申报书(见附件2);

2.项目宣传照片(5张以内,附照片内容说明并以压缩包形式提交);

3.项目列表图片(应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背景、项目方案等方面);

4.项目宣传视频(1个,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20MB);

5.申报材料中要求附有详细的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必要的交通、装备、物资、餐饮、宣传等);

6.所有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以“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团队”的文件名打包发送至zuel_zyzxh@163.com

三、奖项设置与激励保障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其中一等奖项目2个、二等奖项目3个、三等奖项目5个、优秀奖项目若干。

(二)激励保障

1.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在2015-2016学年共青团工作“五四”综合表彰中直接授予校级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对重点培育项目将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根据重点项目后期培育情况,择优推荐部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三届湖北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

四、赛会流程

项目申报→校内初审→校内预赛→校内决赛→项目培育→成果转化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参与本次赛会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可通过媒体推广、网站宣传、专题发布等形式,广泛发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到赛会中来。

(二)整合资源、强化支持。加强资金、项目、人员等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的作用,可自行参观借鉴学习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详见大赛网站https://zy.qnzyz.org.cn/prjv-exchange/exchange/exchangeList.do?projectId)。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参赛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重点项目可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声势。

 

联系人:刘光明 许成阳 张珊红

联系电话:13007199689  15527377310  15629066580

工作邮箱:zuel_zyzxh@163.com

 

附件:1.申报表;

2.申报书。

 

 

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协会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