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音乐创新,传承国乐之美——《和诗以筝,经典相承——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交流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9-12-13浏览次数:10

    1212日,由校团委、校教育基金发展会主办,校大学生山水民乐团承办的第八期长江之春音乐季暨第108期“文澜小剧场”艺术讲座《“和诗以筝 经典相承”--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首义校区30号楼举行。讲座由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古筝演奏家高雁教授主讲。

    高雁教授通过我国音乐文化最早产生的文物实证“贾湖骨笛”来引入传统乐器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古筝属于“丝”,所谓江南丝竹乐器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便盛行于当时的秦地,《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在了解了古筝的古老起源之后,高雁教授带着我们从各个朝代古筝弦数的演变与文人墨客用诗词表达对古筝的喜爱来感受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历史发展轨迹。高雁教授通过介绍舞阳贾湖骨笛、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文化、曾侯乙编钟等讲述了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音乐就有了一定的体系,带领听众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第二部分为传统筝曲之筝情画意。高雁教授通过十首传统筝曲与十首古诗词分析了古筝的发展历程。并在现场为大家演奏了《清江放排》、《铁马吟》等筝曲的片段

    讲座接近尾声,高雁教授表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此再一次强调了今天的主讲主角“古筝”延伸到国乐的传承发展。她指出“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以及对未来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让我们在场的当代大学生坚定了自己的国乐发展意识与传承重任。

    本场讲座内容丰富,使我校师生对古筝这件中国传统乐器有了更多了解,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