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我校第三届“厚德杯”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的通知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17-12-28浏览次数:1504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各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大力发现、支持、宣传优秀志愿公益项目,积极营造全校关注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校团委、校志愿者协会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第三届“厚德杯”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面向全校征集第三届“厚德杯”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参赛项目。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我校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每个申报主体可申报多个不同类别项目,但同类别项目限申报一个)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2018年3月8日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目标清晰合理,能够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程度,服务安排科学,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志愿服务特色明显,体现共青团及其合作部门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切合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

2.服务内容合理服务对象具有代表性,是社会亟需关爱服务的类别,服务方式恰当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较为充分、均衡、合理,满足服务需求。

3.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有计划有总结,实施过程体现了招募培训、注册登记、服务管理、记录认证、激励保障、宣传推广等内容,有较强的志愿参与性。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指出款项符合规范,资金管理公开透明。制定并开展了项目评估,评价较高。

4.运营保障规范。项目具有清晰的运营模式,有社会各方支持,保障有力。项目运营机构或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组织团队相对稳定,能够定期召开会议,有民主决策机制,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

5.社会影响力大。能够得到受益对象和有关党政部门认可,参与人员评价较好。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新闻宣传报道广泛,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申报类别

1.阳光助残类:主要包括关爱特殊儿童、孤残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2.关爱农民工子女类:主要包括关爱留守农民工子女、随迁农民工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

3.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便民服务、治安联防、医疗救助、心理援助、无偿献血及关爱老年人等;

4.节水护水与水利公益类:主要包括护水活动、节水教育水利公益宣传等;

5.脱贫攻坚类:主要包括各种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志愿服务活动等;

6.恤病助医类:主要包括帮助有经济困难的病人就医、辅助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等;

7.环境保护类:主要包括节电宣传、垃圾分类、清洁环境等;

8.应急救援类:主要包括抗震救灾、抗旱救灾、抗洪救灾、突发性事件救援等;

9.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类:主要包括禁毒宣传、康复治疗、救助帮扶和法制教育、法律宣传等;

10.文化宣传类:主要包括宣传党的最新理论精神、弘扬优秀道德、文体活动、科普宣教、全民阅读和维护网络文明、构建清朗网络世界等;

11.理论研究类: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包括服务效果、服务方式研究等;

12.志愿服务支持平台类:主要包括设立、运营、维护志愿服务平台,发挥新媒体作用等;

13.其它领域类:不属于以上十二类的列为其它领域。

(四)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及申报书(见附件2);

2.项目宣传照片(5张以内,附照片内容说明并以压缩包形式提交);

3.项目列表图片(应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背景、项目方案等方面);

4.项目宣传视频(1个,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20MB);

5.申报材料中要求附有详细的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必要的交通、装备、物资、餐饮、宣传等);

6.所有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以“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团队”的文件名打包发送至zuel_xzxxmb@163.com。

三、奖项设置与激励保障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十佳项目”并在入围的“十佳项目”中选出“特色项目”和“优秀项目”若干。

(二)激励保障

1.获得十佳项目,在2017-2018学年共青团工作“五四”综合表彰中直接授予校级“十佳志愿公益项目”,对重点培育项目将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根据重点项目后期培育情况,择优推荐部分优秀志愿公益项目参加湖北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

四、赛会流程

项目申报→校内初审→校内预赛→校内决赛→项目培育→成果转化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各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要充分认识到参与本次赛会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科学谋划。通过媒体推广、网站宣传、专题发布等形式,广泛发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到赛会中来。

(二)整合资源、强化支持。加强资金、项目、人员等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各公益类学生社团、创业团队的作用,可自行参观借鉴学习中国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获奖项目(详见大赛网站http://zhijh.youth.cn/)。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参赛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重点项目可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声势。

  

联系人:安亚乐       徐立松

联系电话:13720243549    13758523788

  

附件:1.申报表.docx

          2.申报书.docx

  

  

  

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协会

                                                                                                                                201712月28日